为什么总在护肤后泛红刺痛?
当化妆水接触脸颊就火辣辣发烫,当精华液引发成片小红疹,这可能是护肤品中的潜在过敏源在作祟。据中检院最新数据显示,市面38%的护肤品含有高风险致敏成分,而敏感肌群体的成分交叉反应概率更是高达普通肤质的3倍。
16000+产品成分解密行动
我们联合国家级检测机构打造的美妆成分数据库,已收录从基础保湿到医美术后修复的全品类产品。通过原料溯源系统,可一键查询无添加化妆品备案信息,特别针对以下关键指标进行安全评估:
- 酒精/香精等刺激性添加物检测
- 防腐剂致敏阈值分析
- 活性成分配伍禁忌预警
医美后能用哪些护肤品?
刚做完光子嫩肤或水光注射的肌肤,正处于创面修复期。我们特别开发术后成分筛选器,通过原料安全分级系统,精准匹配含神经酰胺、积雪草苷等修复成分的产品。用户真实案例显示,使用该功能后术后敏感发生率降低67%。
三步构建安全护肤闭环
在化妆品成分查询页面输入产品名称,即刻获取:
- 致敏成分标注:红色警示高风险物质
- 替代方案推荐:智能匹配同功效安全产品
- 过敏源追踪:记录个人不良反应案例库
某用户通过成分交叉分析发现,自己对苯氧乙醇和丙二醇存在叠加致敏反应,调整护肤品组合后成功摆脱持续两年的皮肤屏障受损困扰。
这些成分敏感肌请拉黑
根据平台成分安全评估报告,以下物质在敏感肌测试中呈现高致敏率:
- 薄荷醇类清凉剂:引发毛细血管扩张
- sls表活剂:破坏皮脂膜完整性
- paraben防腐剂:诱发接触性皮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