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护肤品越用越“敏感”?
敏感肌人群在挑选护肤品时,常常陷入“跟风种草—试用过敏—再次踩雷”的恶性循环。许多宣称“温和无添加”的产品,实际可能隐藏致敏成分。例如,某些植物提取物虽天然,却容易引发交叉反应测试中发现的潜在过敏风险。此时,一个权威的化妆品原料分析平台,能帮你从源头识别风险。
16000+成分数据库如何守护你的皮肤?
依托中检院技术支持的美妆成分数据库,覆盖无添加化妆品备案信息及医美术后修复专用成分,可一键查询产品成分安全评估报告。例如:
- 过敏源预警:标记酒精、香精等高风险成分;
- 成分交叉反应分析:提示相似结构成分的叠加刺激可能;
- 防腐剂筛选功能:自动过滤易致敏的防腐体系。
用户只需输入产品名称,即可获得配方安全评分与个性化护肤建议。
3步教你科学避开“烂脸”危机
第一步:查备案
通过无添加化妆品备案查询,确认产品是否通过药监局严格审核,避免三无产品。
第二步:看成分表
利用成分表查询工具,重点排查致敏成分。例如,神经酰胺虽能修复屏障,但部分合成来源可能携带杂质。
第三步:模拟测试
在化妆品原料分析平台输入自身过敏史,系统自动匹配过敏源检测结果,生成“安全成分白名单”。
这些隐藏功能你可能还不知道
除了基础查询,该平台还提供:
- 医美术后修复成分推荐:匹配光子嫩肤、刷酸等术后脆弱期的专属配方;
- 交叉反应测试报告:揭示“a产品精华+b品牌面霜”混搭时的潜在风险;
- 原料安全溯源:展示成分生产商资质及检测证书。
数据显示,正确使用过敏源预警功能的用户,护肤品过敏率下降67%。
护肤小白也能秒懂的成分指南
担心看不懂专业术语?平台特别设置护肤知识百科板块,用漫画图解“防腐剂体系”“乳化剂类型”等概念。更有成分分析社区,可参考其他敏感肌用户的真实产品筛选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