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9-26 04:04:03
失业时代巨轮碾过,中产生活的泡沫也被戳破。
别墅、跳交际舞/打网球/养盆栽(中产爱好集合)、可以自己烧烤的院子,甚至需要大量食物和活动空间的大型犬都成了一种奢侈。
这些代表着完美生活的符号,恰恰成为了吊在打工人头顶的胡萝卜。资本创造了这套体系从而使齿轮中的每一个个体,“无可奈何(no other chioce)”地不断前行。
当你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就在搬砖的时候,你肯定不会觉得自己有多热爱工作。
像男配努力赚来的别墅,却没有时间享受院子里喜欢的篝火。期望通过交换自我的时间交换出更多的自我时,却逐渐失去了自我。一场永远无法满意的交易,也是跌入内耗深渊的开始。
但,一旦失去这份工作给的“安稳”,乱序的生活似乎更让人难以接受。因为你不得不去开始自我质疑,除去公司员工这个身份,我能是谁?我还能获得谁的认可?
为了平复这种认知失调,失业的中年男人们只能不断表达出对行业的热爱:我是心甘情愿的,这个行业我非干不可,我不想要去找其他工作,这样才可以心安理得地逃避直面未知的恐惧。
所以,他们对工作的热爱真的是热爱吗?还是不愿被抛下的执念?
至此我才解了那句,女配(廉惠兰饰演)对老公最后的质问:重点不是你失业了,而是你对失业的态度啊。
而关于“我可以是谁”这一存在本质的叩问,就像男主(李炳宰饰演)的蛀牙,这种不适感不断提醒着他,直到他决定亲手拔掉这一困扰。既然思考让我烦恼,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麻木吧。
酒成了伤口的麻醉,也成了人生选择的麻醉。对“卷死”同行的行为也从犹犹豫豫到到斩钉截铁。
自我安慰着,对,我就是没有选择,都是无可奈何。
从反抗挣扎到被系统同化,谁还记得他曾经也是带头抗议的斗士呢?
从需要看着写在手心里说出自己的异见,到对面试标准答案的倒背如流,他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,至此弱肉强食的法则在中年男人身上完成了闭环。造型上也开始蓄起胡子,变得“成熟”。
但这样对个人选择的无力,正是反映出对整体环境的无力。无法对外的刃,只能反手指向自己/同类。尤其在个人选择被挤榨的空间,人生容错率又有多少呢?对某一行业的热爱和坚持也可能只是为了简历上更好看,毕竟赛道要垂直才能火这一算法下的准则,已经推送到规则之下的所有人。人生也必须要垂直。
算法,也是影片中男主造纸行业的对立面。
机器智能的无纸化时代,对工人的需求更少了,从前需要人制造机器,现在只需要人把机器打开再关上,人成为了机器的一环。
所以,让我们回到影片标题,《无可奈何》(no other chioce),内卷之下普通人真的没有选择了吗?
自闭症女儿的手绘纸质琴谱能否代表着另一个出口?题眼不在同类竞争的风暴中心,而在边缘。
真正把纸运用起来的,不是口口声声说爱纸的男主和男配,而是在纸上创造出自己表达系统的女儿。遵循打印的黑白音符只能让她失语,手绘的彩色旋律才让她终于演奏出自己的音乐。
主流之外,可以有选择。
写到这里的时候,想起了李安那句,“小小的一声‘快走’,把几千年父权结构的东西瞬间瓦解”。
还有《好东西》里小叶那句,“那我们不要玩他们的游戏了”。
区别于男主“别无选择”地选择遵从主流社达法则,恰恰是这种面对主流,仍然决定做出不同选择的她们,传递出了一种人类区别于AI 的珍贵品质,那就是跳出现有数据库的勇敢。
就像《西部世界》机器人Dolores成为人类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剧本程序设定循环。
可惜的是,本片女主(孙艺珍)并没有被刻画得如上述影片/剧集的精彩,甚至论为一个承载着完美妻子形象的符号。反而是女配的戏份承载住了一些复杂度。
当中产家庭中的丈夫失业,主妇们身为家庭主妇似乎也“无可奈何”(no other chioce)。
女主其实不如说是“男配”,即男主的配角,甚至会为了男主不嫌弃自己曾经是离婚带孩子的富婆而荣幸(董璇:哈喽??
她的功能主要是给男主全能的爱和崇拜。为了消解男主的绿🎩焦虑,在他怀疑地说出“毕竟你这么漂亮”的话以后,她回复的甚至是,“你也很帅啊”。当时就看着有点满头问号了,所以意思是丑男就有合理的理由,因为容貌焦虑而怀疑妻子会出轨?性魅力焦虑随着事业的折损自动成了(中年)顺男性的父题。
女性身体不可避免地成为欲望符号。无论是需要以交出内裤的方式,来配合丈夫这种动物式“验朱砂痣”的癖好,还是解开内衣作为诱惑‘敌人’的筹码。最终都以丈夫的认可和解救宣布了丈夫对妻子的身体拥有权。
另一个有着失业老公的女性有着自己的怨念。女配(廉惠兰饰演)外套也掩不住的一抹红衣,她想要通过心动的回忆再次点燃两人爱欲,然而,再动情地言语也不及老公手里的炸鸡腿香。(何尝不是另一种鹿角和陶白白。
如果能从她的视角来叙述,肯定会是一个精彩的东亚版《致命女人》。
两个女性不同选择,其本质原因是女主身上的母职。
在女主老公失业以后,她爱好可以放弃,生活可以拮据。但为了孩子,她宁愿牺牲自己的肉体,为了孩子,她“无可奈何”地选择成为掩盖老公罪行的帮凶。
即使她拥有着操持家庭并且侦破老公犯罪的智慧,但没有脱离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固定路径的决心。 才会在男主曾酗酒打过她孩子的情况下,仍然选择和男主在一起。
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别无选择,更是来自外界对于离异带娃女性的污名,让她如此抓住一个完整家庭的身份。
同时,也是对于社会系统无法为自己自闭女儿兜底的恐惧。女儿的老师说道,“你们想让她能独立生活的话,现在必须投入更多钱来把她的天赋发挥到更强的水平”,随着育儿责任进一步被推回到家庭,她的临时工薪水杯水车薪,只能依靠丈夫去赚更多的钱,即使必须背负黑暗。
母职的困境、社会系统中边缘儿童多元发展路径的缺乏、育儿责任的家庭化,共同造成女主“别无选择”的局面。
但我多希望在未来某个瞬间,规则改变了,她可以有更多选择,她值得更多选择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生命里真正重要的
下一篇:一些超过字数的吐槽